登陆注册
44287

岩马水库(马河水库建设简史)

大财经2023-12-04 15:23:131

1959年9月,时济宁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报出《马河水库任务设计书》,10月编报了《马河水库初步设计》。是年10月29日,滕县县委决定成立水利建设总指挥部,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任政委,县委副书记陈照峰任指挥,分设岩马、马河等五个施工指挥部。同年11月,根据济宁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指示,滕县组建岩马、马河水库施工指挥部。岩马水库施工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陈照峰任政委,县委常委于广泉任指挥;马河水库施工指挥部由县武装部部长李利诚任指挥,财贸部长程竹泉任政委,两座大型水库同月开工(复工)建设。

根据当年工程设计,建设岩马、马河水库(包括东郭镇户主水库),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水位,滕县境内要淹没村庄27个,另有邹县(今邹城市)境内淹没村庄3个,部分淹没2个。需搬迁村民4174户,15285人。其中岩马水库淹没耕地20000多亩,淹没芦苇荡3000多亩;马河水库(包括户主水库)淹没耕地12064亩。

当年参加建设岩马、马河水库出力流汗的先辈们,包括离开库区故土的成年移民,今天多数已不在人世,健在的也届风烛残年。但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向严酷环境和困难妥协,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和无私奉献情怀,已经与水库碧波荡漾的广阔水面融为一体,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蔚蓝色的丰碑,鼓舞激励170万滕州人民为加快建设中华善城、现代滕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58年5月,根据山东省和济宁专区的指示,滕县县委、县人委确定了"小型为主,中型为辅,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兴办大型工程"的治水方针,初步规划岩马水库(当时为岩下水库)、马河水库、户主水库建设和城河、北沙河、界河治理及引河灌溉工程。8月16日,滕县治山指挥部正式成立,县委副书记陈照峰任指挥兼政委,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山亭开始办公。11月27日,根据济宁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工程设计方案,在滕县治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岩马水库一期清基工程破土动工,翌年6月8日,因洪水淹没工地,岩马水库清基被迫中止。

按照政府统一安置方案,岩马水库搬迁冯卯、岩马村等14个村,6000多人,部分村民背井离乡迁往辽宁省本溪市,另有部分村民向时滕县张汪公社移民两个建制村(苏河村、十字河村),向柴胡店公社移民一个建制村(南平村),向城郊乡移民一个建制村(黄安村);马河水库(包括户主水库)滕县境内全搬迁13个村,1784户,7472人,拆房9000多间,其中迁往辽宁省的806户,县内分散安置199户,库区建村11个,部分搬迁2个村,安置865户。

为了妥善安置库区移民,尽快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党和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政策倾斜、对口支援、增加投入等措施,扶持库区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库区移民脱贫致富步伐,确保了库区移民安居乐业。

在岩马、马河水库竣工以后,滕县继续实施水库续建加固工程,进一步完善两座水库枢纽工程指标,集中人力物力,集中时间疏浚裁弯下游河道,增强河床行洪能力。为提高水库防洪抗旱的综合效益,加快了灌区开发步伐。1983年滕县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岩马水库平原灌区共修建干渠8条,支渠77条,斗渠399条,渠道总长531.5公里,使今山亭区的城头、桑村、冯卯,滕州市的东郭、东沙河、南沙河、官桥、鲍沟、北辛、姜屯、级索等镇街的部分山区、平原耕地得到灌溉,确保了粮食增产增收。马河水库灌区侧重南北干渠配套建设,推进马河、唐楼渡槽及倒虹吸工程,其中北干渠跨四个公社,由马河水库沿凫山山系等高线西延至原峄庄公社(2001年作为峄庄乡并入大坞镇)洪山口济枣公路西侧,西与滨湖镇微山湖向阳提水站水渠相遇,确保了滕州北部丘陵地带农田水利灌溉需要。

自1960年5月建成以来,岩马、马河水库佑护着下游滕州市、山亭区、微山县农村的广袤农田,佑护着滕州城区及其工业园区、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枣菏高速、临滕高速、104国道、湖东矿山煤田的安全,惠及三个市区(县)200多万人口,在防洪排涝、抗旱灌溉、地下水补给、工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57年11月17日,滕县县委、县人委在《今冬明春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为主的生产高潮的计划》中,总结了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和西部沿湖历史上的水旱灾害规律,指出滕县"十年九旱,年年有灾"的特点,提出水利建设是今后滕县农业建设的中心,全面开展打井、引河、灌溉、治理涝洼和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拉开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工程的序幕。

立足今天的新时代,回眸当年岩马、马河水库不平凡的建设史,我们发现,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几千年来第一次组织起来的新中国农民,对于党和国家怀有一种朴素的热爱和信任情感,这种情感经过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的鼓舞带动,焕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群情激昂的火热干劲。在党的领导下,凭着这股干劲,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以说,没有那个年代集体力量治山治水,挖河筑路,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江淮安澜、河汊归流、庄稼稳产、百姓安居乐业,也不可能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顺利推行。时代前进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火红年代的精气神和无私奉献的冲天干劲没有过时,依然值得怀念,值得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法宝。在岩马和马河水库建设工地,随处可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的身影。1960年3月,滕县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和县委书记处书记骆继文到马河水库工地推车运土,同时深入食堂、工棚重点查看民工的吃住情况。同年4月,马河水库指挥部党委号召开展突击月活动,提出"书记挂帅,全军出征"的口号,副县长孟庆才作为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民工一块抡锤打钎、放炮凿石,哪里艰苦危险,她就到哪里去!正是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大家同甘苦、共奋斗,鼓舞激励着几万参战民工的斗志和干劲,成为谱写岩马、马河水库建设凯歌的靓丽底色。经过广大干部群众不屈不挠180天昼夜奋战,终于在1960年汛期来临之前,岩马、马河两座大型水库胜利竣工,实现了滕县县委、县人委半年施工,当年发挥防洪效能的既定目标,创造了滕县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两座水库防洪能力均达到了千年一遇的标准,彻底根除了多少世代为害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建设岩马、马河水库的日子里,在各级党员干部的感召带领下,总计近10万民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日夜奋战,为两座水库早日竣工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为水库的建设做出了最大的牺牲,这个群体就是库区的移民。正是他们为了水库按期施工,舍小家,顾大家,自觉服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的大局,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庄、土地,泪别祖屋、祖茔,挈妇将雏,扶老携幼,搬迁至外乡甚至外省。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能够顺利推进水库建设是不可想象的。

滕州市(即原滕县,1978年12月之前为济宁专区所辖,东部县域涵盖今山亭区北部的八个乡镇)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间地带为山前冲积平原,西临南四湖(微山湖),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市可分为三个地貌区:低山丘陵区、平原区、滨湖区,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这样的地形,一遇暴雨,易形成山洪并快速下泄,淹没下游平原地区,县域最西部受南四湖湖水顶托,河道洪水下泄不畅,造成湖东地区大面积洪涝灾害。上世纪五十年代,滕县城乡百姓积贫积弱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工农业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尤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粮食生产受制于灾害性天气,贫困地区农民靠天吃饭,生活远没有达到温饱水平。据记载,1957年7月6日~23日,滕县地区连降6次暴雨,总雨量700多毫米,致东部山区山洪暴发,河道普遍漫溢,形成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全县77个乡、1421个村64.15万人受灾,96.4万亩耕地被淹,倒塌房屋7.29万间,冲毁山区坝堰12.58万丈,滕县城河水位接近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铁轨,致火车停运;全县因灾死亡47人,伤227人,境内发现无主尸体101具。而此后近80天干旱无雨,时县委、县人委领导全县人民又旋即投入抗旱斗争。涝旱交替,灾害叠加,使贫困乡村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以马河水库工地指挥部1960年1月10日统计数据为例,整个工地实有干部民工20155人,偌大的工地,仅有碾压拖拉机6台,发电机总功率94千瓦,抽水机械174马力,而人力胶(木)轮手推车却达到了2904辆,还有数不清的扁担、抬筐,而广大民工凭着冲天的干劲,人均日上沙土达到了0.77立方!1960年2月19日,马河水库施工指挥部增调羊庄、岗头、级索、西岗4个公社2万名民工,组成四个民兵团支援工地;为进一步加强对马河水库施工的领导,县委常委孟庆启接任马河水库施工指挥部政委,副县长孟庆才(女)任指挥,集中人力物力打歼灭战,力争赶在1960年汛期来临之前完成马河水库施工。

60多年前,国内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实施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缺少现在普遍使用的大型挖掘机、推土机和载重汽车,修水库、挖河渠不像现在修江河大坝、建机场高铁,主要依靠大型工程机械自动化作业,当时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程,一般在冬季农闲时节,实施“大兵团”会战,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上阵的劳动场面蔚为壮观,开挖土石方基本是“蚂蚁搬家”,依靠民工肩挑筐抬、独轮车推。岩马和马河水库就是这样在一无大型机械设备,二无先进测绘工具,三无充足口粮的情势下上马施工的。1959年~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最为困难的时期,各地相继出现粮食和副食供应短缺的状况。为加快施工进度,在粮食供应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县委指示各公社向工地调粮,保证民工吃上饭,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使民工有充分的体力参加水库建设会战。两座水库的参战民工,在工程机械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不顾住所条件恶劣(绝大多数民工住野外工棚),不惧天寒地冻,依靠人力,镢刨锨挖,肩抬车推,以高昂的劳动热情,日夜奋战在水库工地上。

1959年11月6日,岩马水库复工,水库施工指挥部共调集县域内12个公社的4万民工开赴工地,民工来自今滕州市洪绪、南沙河、东沙河、官桥、柴胡店、鲍沟、西岗、木石、张汪、大坞、滨湖,山亭区冯卯、店子等乡镇。11月12日,马河水库正式开工,界河、龙阳、姜屯、城关等4个公社2.2万名民工,组成4个民兵团,浩浩荡荡开赴马河水库工地,上游筑堤导流和大坝清基备土同时进行。

滕州市(原滕县)东北部,坐落着两座著名的水库——岩马水库(1983年滕县区划调整,岩马水库划属山亭区,现由枣庄市直接管辖,称岩马湖)和马河水库(现称龙湖)。岩马水库是城河上游的防洪骨干工程,位于今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岩马村,距滕州市区2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57平方公里,总库容2.03亿立方米,为山东省十大水库之一;马河水库位于滕州市区东北15公里,在东郭镇马河村西北400米处,大坝横栏北沙河,最大坝高23.8米,控制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总库容1.38亿立方米,水面跨越滕州、邹城两市,南北约6公里。

风霜磨损了岁月的痕迹,时光冲淡了脑海的记忆,60多年来,在滕州老一辈干部群众当中,岩马、马河水库却始终是一个忘不了、绕不开的话题,当年修建水库的历史情境时常被人们提起,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水库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人们永远难以忘怀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滕县(包括今山亭区部分乡镇)人民依靠集体力量,用鲜血和汗水谱就的具有诸多悲壮色彩的可歌可泣的战天斗地史。

1963年,辽宁遭受水灾,造成一部分移民因生活困难回迁滕县,为了安置回迁移民,从1965年冬,滕县在马河水库灌区内今龙阳、东郭、城郊、界河等乡镇规划建新村6个,安置库区移民1812人。并及时调进耕地2928亩,使移民人均占有耕地1.61亩;其他新建村库区移民耕地也得到了妥善调剂。马河水库涉及邹县需全搬迁的前相庄、前茶沟、代村、路庄,部分搬迁的大辛庄,5个村的移民全部由邹县政府在其境内妥善安置,有力支援了滕县的水利建设。

作者段修桂,山东滕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