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字第一号合作(普京急需的数千亿大单,在关键时刻生变)
更重要的是,中俄能够共同开启这一能源合作项目的基础,是双方现在共同构建的特殊伙伴关系,是双方高度互补的经济合作。在中俄双边贸易额即将达到一年2000亿美元,双方在科技、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合作紧密的情况下,两国不可能为一些项目细节的问题,闹得面红耳赤。
对于中国来说,“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能否建成,事关中国的能源安全,丝毫马虎不得,各类细节必须提前谈好,但谈这些细节的根本目的,仍是要确保项目落地后的稳定运行。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上来说,自己与欧洲的能源合作,已经因为俄乌冲突而无法顺利进行,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以及此前广岛G7峰会的决议,就算是乌克兰战事结束,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也难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因此调整能源出口结构,确保自身经济发展,刻不容缓。
因此,这则消息本身就是真假未定的。这也是西方媒体在报道时的一种常见套路,毕竟,很多西方媒体发出关于中俄等国的负面报道,就不是为了报道新闻事实,而是为了混淆视听,煽动民众情绪。在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也就能够看出,这一报道背后,西方媒体的真实目的。

但在事实上,中蒙俄直到现在都没有谈完,实属正常。毕竟,“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是一个跨度长达数十年,总金额达到数千亿美元的重要项目,其最终能否落地、落地后能否正常运行,对于中蒙俄三国都至关重要。
而要想在未来,避免被西方新的“干扰弹”所误导,我们其实只需要记住,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上,中蒙俄的共识远大于分歧的,迟迟没有签约,只是因为三国需要仔细商讨所有细节。在此过程中,三国可能会有一些争吵,但不可能因为这些问题,轻易放弃这一关键合作。
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就是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俄方可能会在价格、管道建设资金等议题上,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但绝对不会为了这些利益,放弃这一项目。

根据乌克兰等国媒体的说法,因为不想承担任何风险,中国现在拒绝出资建设这一管道,要求俄方独立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管道建设费用,并且要求俄方在天然气价格上给予更高的折扣,导致“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磋商不太顺利。且中国的要求,正让俄总统普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修这一管道,俄罗斯将“无处存放大量的天然气”。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协议磋商工作,正在按照计划进行,俄方人士预计,在2024年,这一管道就能够开工建设。但就在此时,国际舆论上却传出消息称,由于中国的“狮子大开口”,中俄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谈拢,这一关键能源项目有可能生变。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些西方媒体和所谓“消息人士”的说法,就会感觉这些说辞实在是过于儿戏。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种关键项目的磋商难度,中蒙俄相关部门都是有着一定心理准备的。特别是俄罗斯方面,普京早就说过,中国一直都是强劲的谈判对手。
在具体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有关“西伯利亚力量2号”可能生变的消息,并没有得到中国、俄罗斯以及过境国蒙古的官方证实,西方现在的消息源,是一家港媒联系到的所谓“熟悉莫斯科局势的消息人士”。
所以,中国希望能够在天然气价格上,拿到一些折扣不假,但绝对不会为了几十亿美金的问题,跟俄方闹翻。且从此前“西伯利亚力量”项目的合作上看,俄方已经给了中国远低于土耳其等国的天然气出口价。双方会就价格展开谈判,但分歧绝对没有这些所谓“消息人士”说的严重。
换句话说,在这种谈成便是“三赢”,但背后涉及到诸多细节问题的大背景下,三方虽然会在价格、路线、供应链等诸多问题上,进行细致的磋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一系列博弈。但要说为了几十亿美元的管道建设费用,和一些价格上的折扣,就无法继续磋商,实在是有些过于夸张了。


对蒙古而言,如果这一管道能够建成,自己不光能够从中俄手中,拿到一笔可观的过境费用,也能够就此缓解自己国内的能源压力,并且强化自身与中俄的联系,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为自己的经济发展争取机会。因此,蒙方自然也不会从中作梗。

从实际情况上看,西方现在放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磋商受阻,一定程度上是抓住了,普京政府曾表示,希望能在2023年内签订协议,但眼看年关将近,三方磋商还未结束这一点,试图给人一种,磋商没能结束,是因为中蒙俄之间存在重大分歧的错觉。
2023全球最好国家排名,瑞士榜首,日本第6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基于对17,000多名全球公民的调查,和联合国、世界银行、IMF公布的各国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对87个国家按10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按总分高低排序最终得出2023年全球最好国家的排名。评估的维度包含舒适的生活环境、国家安全和稳定、民生水平和质量、医疗和教育水平、生活自由度、社会公平性和外部国际环境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该榜单同时也是作为世界移民的重要参考依据。大财经2023-11-09 20:44:440000悦读书|资产配置专家刘翀读《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有感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基金联合中植基金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诚邀国内外学界、投资圈有影响力的大咖们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423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本期“悦读”领读人太平基金首席资产配置官刘翀:0001巨蟹座女生的性格脾气 巨蟹座女生优点
大财经2023-03-20 23:00:320000我国南北最长的一趟列车,Z114/Z111次列车,哈尔滨西开往海口
中国南北最长的一趟列车,Z114/Z111次列车,由哈尔滨西站开往海口站,全程4390公里,24站。哈尔滨西站发车时间是上午10点33分,第三天早上8点38分到达海口站,全程用时46小时5分钟。途径省市有: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广东省、海南省。大财经2023-11-09 16:35:480000银行股涨嗨了!中行罕见涨停 中信、西安银行齐齐触及涨停板 资金为何如此青睐?
财联社5月8日讯(记者高萍)银行股彻底沸腾!延续强势上涨的态势,今日A股银行板块继续大涨,早盘板块一度大涨超4%,中国银行更是盘中罕见涨停,此外,中信银行、西安银行盘中亦扎堆封上涨停板。截至午间收盘,银行板块涨超3.5%。大金融股集体爆发下,上证综指早盘一度站上3400点。0000